拆船補貼細則即將出臺
2013-11-14 08:27:55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期,自從傳出拆船補貼細則將年內出臺的消息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該細則的出臺將利好航運業。
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則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拆船細則的出臺將對航運、造船業帶來實質性的利好。
“一方面可以加快淘汰老舊船舶,增加低耗、高效的新船;另一方面可以鼓勵航企主動淘汰船只,縮減并優化供給結構,同時造船企業也能獲得更多的新船訂單,提升業績。” 蔡建明如是說。
利好造船業
據最新消息,拆船補貼細則草案已經制定完畢,現在正處于財政部、交通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多部委會簽過程中。各部委對相關條款已基本達成共識。細則可能延續以往的規定,企業拆除舊船同時購建新船才有申請資格。
目前,造船業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中國造船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認為,目前全球造船產能為6120萬CGT(修正噸),中日韓三大造船國產能占全球90%。2013年至2015年,船舶全球年均成交量預計3200萬CGT,全球產能過剩將超過50%,船舶企業普遍面臨訂單不足的局面。
對于造船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認為,拆船補貼附加訂購新船的要求,將給造船業帶來實質性的利好。“從8月國務院發布的《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年-2015年)》以及管理層對做大做強航運造船業上看,此次拆船細則將會有更大的可操作性,航企申請拆穿補貼的限制將會進一步放寬。”
有業內人士認為,2010年至2012年我國完工的船舶中,占載重噸70%比例的都是處于低端的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而淘汰低端散貨船,生產高端船成為目前有實力的造船企業的轉型目標。
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年-2015年)》,提出調整延續實施促進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該方案的出臺,鼓勵現有造船產能向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轉移,F如今,包括中國重工和中國船舶在內的有實力的造船企業都在大力推進海工裝備的占比。
利好航運業
消息人士透露,拆船補貼細則將對提前報廢老舊船只的企業進行補貼,補貼幅度將起碼保證企業拆船過程中不虧損,亦即會對整船拆成廢鋼以后的差價進行補足。
據了解,2010年《實施方案》的補貼基數是船舶每總噸政府補貼1000元。據分析,如果延續2010年方案的補貼幅度,只是將申請條件放寬,那么按全行業測算:根據國際權威造船航運調研機構Clarkson提供的中國籍船舶列表(不完全統計),全行業合計補貼金額可以達到45.6億元。其中干散貨船隊可供拆解船舶數量最多,符合條件的船舶共180艘,補貼金額約為37.2億元。
對此消息,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分析道:“對國內航企而言,若拆船補貼力度大,限制進一步放寬,將會極大的鼓勵航企加速對老舊船舶的更新,從而起到部分削減運力,優化結構的作用。”
據航運業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有10家航運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報虧,合計虧損約68.26億元。
有分析認為,拆船補貼細則的出臺將為航運企業盈利特別是上市公司扭虧帶來動力。其認為,航運業上市公司將會因獲得政府補貼而減虧。據中金公司預測,若拆船補貼政策落實,中海發展將會有額外的5億元至7億元盈利貢獻反映到2014年。
另據Clarkson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三大航運央企(中遠、中海、中外運長航)拆船僅200萬載重噸,而20年船齡以上的老舊船規模接近800萬載重噸。由此可見,航運企業有很大的拆船基數。